XX 省“十一五”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规划 区农业和农村十一五建设总结与规划 为建设我区“绿色农业”特色经济,打造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特编制我区农业和农村“十一五”建设规划(讨论稿)。第一部分:“十五”农业和农村建设回顾与总结xx 年以来,我区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以建设绿色农业中心为目标,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四大基地建设规模壮大,农产品区域布局更趋优化,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开步伐,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展顺利,农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投入普遍增加,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呈现出农业升温,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村经济形势看好的喜人局面。xx 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 3628 元,比上年增长 12%,走出了 1997 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一直在 5%内徘徊的低谷,为近年最高。一是培育特色产业,实现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化。蔬菜种植面积达到 34 万亩,其中温室大棚 5 万亩(含开发区),年产量 11.63 亿公斤,连续 12 年位居全省第一。红枣规模扩张,由 xx 年的 6 万亩猛增到目前的 30 万亩,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目前挂果面积 11万亩,产量 2 万吨。肉蛋奶年总产量达到 4 万吨左右,奶牛养殖业从微到大,规模达到 6879 头。粮食种植突出优质玉米等,玉米从 xx 年前的 16 万亩左右,猛增至 30 万亩左右。二是以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为突破口,实现优势农产品区域化。按照《晋中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两区三带”总体框架,重点培育 12 种优势农产品。蔬菜突出延秋茄果类蔬菜、温室大棚蔬菜基地建设,规划实施面积 34 万亩,建成了 8 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 个 5000 亩蔬菜连片区、10 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规划实施红枣面积 30 万亩,已建成三个 3 万亩的红枣示范园区,两个 5000 亩标准化红枣园区,百村百公里红枣林带初具规模。畜牧业上,先后建成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第 1 页 共 12 页害产品等 8 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 120 多个,综合养殖园区 8个。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加工本土化。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区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真正意义上的龙形架构已初步形成。工业园区目前已有河南正龙、江苏恒顺老陈醋、娃哈哈等 9 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