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杨礼赞 备课老师 运用老师 授课时间 课时 2 课题 白杨礼赞 课型 教读 教学目标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 3.理解排比句和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重点 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难点 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说 明 二次备课 复习 上节课内容,巩固练习 新课导入 第一课时 同学们,上面四种植物都是我们常见的,他们各有风姿,有挺立的松、青翠的竹、亭亭的荷、清香的梅。外观、性格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着自身名贵的内在品质。同学们,探讨之后说说这些植物各象征什么品质? (用文字在图片上显示:荷-高洁、松-坚贞、竹-气节、梅-坚韧) 作者简介 (1)学生依据资料进行自己介绍。 (2)幻灯片呈现作者简介。(强调记忆) 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诞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半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2 课 程 讲 授 自主学习 1.师:本文题目为《白杨礼赞》,请同学们说说看“礼赞”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词语又告知我们本文的基调是什么呢? 生:答“礼”为敬礼,致敬,“赞”是赞美,因而本文以崇敬的、赞美的作为基调。 2.课件呈现要求驾驭的字词并播放《白杨礼赞》的朗读带,要求学生边听朗读边给下面字注音。 听完后要求每组派代表把注音写在黑板上。后老师订正。 3 思索: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同学们思索本文的线索也就是本文的“神”是什么呢? 学生各抒己见后课件显示: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4.动手:本文五次提到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用笔在书上画出来。 老师检查学生画的是否精确。 5.依据主线试对本文进行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1)干脆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其次部分(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5-6)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7-8)提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9)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 小结 《白杨礼赞》是一篇美文,到处渗透着高尚的审美情趣。作者西北之行所见的白杨树原委是一种什么样的树?作者借赞美白杨树究竟要赞美什么?让我们下节课接着探讨。 作业布置 1.给一幅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要求学生用100 字左右的文字分析会徽的象征意义。 2.驾驭“字词积累”及课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