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民丰县2024-2025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留意事项: 1. 本试卷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值为150 分. 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 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 铅笔将对应的数字标号涂黑. 3. 答选择题必需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需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 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由《人民文学》发起的非虚构写作的提倡,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响应,有一批作家主动参与其中,接连推出了自己的非虚构作品。非虚构写作的兴盛,对报告文学造成了强大的冲击,消解着报告文学的主体地位。首先是报告文学的受众接受度远不及非虚构写作。黄灯的《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在网上首发阅读量就超过了10 万,这种高阅读量就报告文学单部作品来说完全没有可能达到,二者受众接受度的差距一目了然。其次是在社会关注度上有冷热之分。非虚构写作总是在不断地制造出各种社会热点话题,引起全民的关注,并且延长成为探讨的课题,成为当下学术探讨的聚焦点。再次是非虚构写作对现实的介入性在广度上超越了报告文学。非虚构写作将一切以现实元素为背景的写作都收入旗下,体现出一种开放性和亲历性。在非虛构写作潮流中,“野生的写手”遍地开花,体现了大众的参与性。由于是切身的经验与感受,情感和文字表达更具有剧烈的感染力。这种普泛的介入性和可触的现实感是专业化写作的报告文学难以做到的,而这种切近生命感同身受的体验也更具有“带入性”,简单引发受众的共鸣。 除外部因素的影响外,报告文学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自身。与非虚构作品越来越义正词严形成显明比照的是,报告文学近年来显得有些失了底气,因为不论是报告文学作家,还是报告文学的探讨者,正在失去对报告文学这一文体的充分自信,而文体自信的丢失正掣肘着报告文学这一文体的存续发展。 (摘编自蔚蓝《报告文学与非虚构写作的维度差异》) 材料二: 在“非虚构”并未流行之时,评论家们便已预言报告文学的消亡。理由也好像非常充分:一是报告文学没有像小说、诗歌那样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