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学总结电路⒈ 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 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⒉ 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⒊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电流定律⒈ 电量 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电流 I:1 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 电流单位:安培(A) 1 安培=1000 毫安 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⒉ 电压 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⒊ 电阻 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 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⒋ 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 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 R=U/I。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⒌ 串联电路特点: ① I=I1=I2 ② U=U1+U2 ③ R=R1+R2 ④ U1/R1=U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 8 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解:由于 P=3 瓦,U=6 伏 ∴I=P/U=3 瓦/6 伏=0.5 安 由于总电压 8 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 6 伏,应串联一只电阻 R2 如右图, 因此 U2=U-U1=8 伏-6 伏=2 伏 ∴R2=U2/I=2 伏/0.5 安=4 欧。答:(略) ⒍ 并联电路特点: 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 ④ I1R1=I2R2 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例:如图 R2=6 欧,K 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 0.4 安,K 闭合时,A 表示数为 1.2 安求:① R1 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