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沿湖路小学 沈凯星【摘要】语文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和课本,要树立大语文观,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去学习语文,在生活的大舞台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构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1、突破课堂四十分钟的局限。语文教学就不仅仅满足于课堂的四十分钟,而是要学生把课内课外的语文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2、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我们把和语文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改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状态。学生不仅在语文课堂中学到语文知识,也可以在其他学科中学到更多的知识。3、走向校外更广阔的天地。把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与生活的外延,把学习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学校、社会为一体的语文训练形式使学生沐浴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就会潜滋暗长。4、建立课外阅读的学习阵地。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注重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给足读书的时间,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阅读的活动,并将学生阅读所获运用于学习生活中,以读促写,为写而读,读写结合。 5、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空间。在教学中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关键词】大语文观 开放 有活力 【正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是很繁琐的,每天除了写就是读和背;对于大多数语文教师说,语文教学是复杂而低效的,每节课的内容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学生这没学会那没掌握,通常把一篇篇优美的课文讲解分析得七零八碎,学生很少能从中获得学习语文的快乐。为什么语文课堂不能成为我们学习的乐土呢?我们该如何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呢?《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改变以往“一讲到2010 年黄石市参评成果底”或“一问到底”的传统模式,而应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自主、合作和探索中发展能力,在开放、活泼的语文课程中快乐地学习。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与其他学科不一样,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和课本,要树立大语文观,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去学习语文,在生活的大舞台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