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往礼为先》教学反思《文明交往礼为先》中涉及到交往中讲文明、有礼貌的内容较多,知识点琐碎,且易混淆。根据思想品德课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结果,沿着由“知”到“行”的顺序发展这一特点,结合教学目标,在设计本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明理、导行上,设计出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发现问题,自主感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分析案例,归纳总结---自我反思,交流收获---学以致用,走进生活”六个教学环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选了一些典型案例、漫画、视频、小品,使知识点更富感性色彩,增强了审美情趣。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留给了学生充分思考、想象和发表意见的余地,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反思自己的教学,成功之处有:一、灵活地运用导入环节,创设了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 在导入环节,我先简单的进行自我介绍,然后与几名同学握手、问好,请学生介绍自我。随之让学生评价师生在初次交往中的表现,教师顺势引导:是文明礼貌拉近了我们初次交往的距离,可谓“文明交往礼为先”,自然点题,导入新课。这样处理,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交往距离,便于师生情感交流,而且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创设了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 二、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在知识领域的培养中,对具体的问题没有具体去解释,而是先让学生速读课本,提出问题,然后出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后,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各学习小组,适当引导,经过这一环节,问题一一在小组内部得以解决。学生通过讨论、自学,亲身体验参与,获得感性认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操作上,均以问题为中心,沿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方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注重让学生参与探究的设计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在学习中,乐此不疲,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既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获得信息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将竞争引入课堂,激发了课堂活力。 为检验各小组合作交流情况,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课本知识点,我设置了语言关、态度关和行为关,让各小组同学联手闯关,同时设置“我是赢家”“生活考场”等环节与之呼应。“一石激起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