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和液化》教学反思 电建学校李俊清一、教学指导思想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为了落实新课标的这一要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重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动力、以学生已有的经验或知识为基础、以实验探究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因为本节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要求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所以笔者设计这一节课为两课时,第一节课时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进行概念教学,即汽化液化和沸腾的概念教学,第二课时重点是液化的应用。下面是笔者实施第一课时后的教学反思。 二、汽化和液化概念引入教学反思 1.老师演示课本想想做做酒精汽化和液化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塑料袋的变化:瘪──胀──瘪,观察酒精状态的变化,从而引入汽化和液化概念,热水浇时胀,拿出来瘪得出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为了确保实验成功,现象明显,实验操作和仪器可以做下面改进: 普通保鲜袋是白色,酒精也是白色,特别是当袋子胀起来时,因为都是白色,学生特别是后面的学生很难观察到袋子里的变化。解决方法有三个,第一方法是直接用实物投影放大,但浇热水时,容易出现液化现象,投影镜头变模糊;第二个方法是在白酒精里加红墨水,袋子瘪时可以观察到里面有红色液体,胀时观察到袋子里有红色气体;第三个方法是用红保鲜袋加白酒精,实验现象也非常明显;为了让学生明显观察到袋子的变化,最好不要直接放在如丙图的塑料盘里,应在盘子里面再放一大烧杯,把袋子绑好后放在烧杯里面,再往烧杯里加热水,这样做可以让下面的学生更方便观察到袋子,而且可以让袋子在较小的空间充分受热。为了顺利引导学生想到袋子胀是因为里面有气体,可以在实验开始时先用口往袋子里吹气,问学生袋子为什么会胀?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热水浇过的袋子会从瘪到胀,也是因为里面有气体。 为了确保达到酒精的沸点 78℃,而且因为酒精纯度问题,住袋子上加的热水一定要 100℃左右,最好是直接用带插电的小水壶一直烧着,用完后继续烧着,因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汽化、液化概念后,最好再重复一次实验,强化汽化液化的物态变化。 三、实验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教学反思 1.这个实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综合各种仪器应用的热学实验,实验仪器很多也比较危险,而且实验时间一定要控制在 15 分钟以内(一节课 40 分钟),毕竟此实验探究只是引入沸腾概念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实验后分析实验现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