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上生物学复习要点第一单元认识生物1、现已经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他们可分为: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五大类群,除病毒外生物都有细胞构成的2、生物具有非生物不具有的基本特征:①新陈代谢②生长发育③繁殖④遗传变异⑤应激性⑥适应和影响环境。新陈代谢是指能够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体内废物3、生物学科学探究的过程大致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其中探究成功的前提是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制定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为探究成功的关键,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一般为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巴斯德实验中只选择一个变量既实验变量,用以设计对照实验,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曲颈瓶4、显微镜:(1)、结构: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2)、使用:安放显微镜: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从镜箱中取出放在实验台偏左的地方,镜臂朝向自己,镜座距离实验台边缘约厘米。对光: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安放装片:将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移动玻片,使玻片上的物体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观察: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至接近装片约2毫米——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反方向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地上升,直到发现物像为止。必要时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缓缓移动装片,注意物像移动的方向。显微镜放大倍数为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5、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动物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组成,而植物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组成。其中起保护支持作用的是细胞壁,控制物质进出的是细胞膜,含有遗传物质的是细胞核,各种生命活动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内含细胞液溶解多种物质的是液泡,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线粒体。6、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是生物体由小到大,上简单到复杂,由幼体到成熟的基础。细胞的分裂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有两个基本过程;一是先复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二是分配到两个新的细胞中。细胞的分化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7、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由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组织就是我们把形态、功能相似,结构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动物。动物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皮肤及管1状内脏的内壁,起保护作用)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血液、脂肪、骨、淋巴等,起营养,保护支撑作用)。其中人体中数目最多的组织是结缔组织,植物的四种基本组织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8、人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其中营养器官是:根、茎、叶;生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