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课程思政的生成逻辑与实践遵循(最新)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足践教育各环节。当前,高校正在大力推动“i 果程思政”改革,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深刻把握“课程思政”的生成逻辑,准确分析实施“课程思政”的现实要求,切实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对于统筹高校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课程思政”,简言之,就是所有课程都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所有教师都应履行育人职责。这对于保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一本化育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的必然要求。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高校必须回答的根本性问题。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必须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所有课程发挥思政功能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应有之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当前,经济社会改革不断深化,利益格局深亥 U 调整,社会思潮多样并存,大学生处于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时期,易受各种现象、观点、言论、思潮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方法,还要做好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推进课程思政,就是要求每名教师、每门课程、每个课堂都发挥育人作用,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合力育人的重要途径。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紧密协作,形成合力。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要构建一本化育人体系,必须发动教师积极参与育人。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就是要调动教师特别是各学科专业课教师的育人积极性,增强育人意识,提高育人能力,真正实现全员育人。课程思政的生成逻辑课程是教育思想、目标和内容的主要载体,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不能脱离课程教学。课程思政的提出并非偶然,从中西方教育思想、国内夕卜思想教育实践、当前思政教育现状中均可发现其生成逻辑。课程思政是课程育人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古今中外,众多教育家阐述了教学、学科、课程等与思想教育的相互关系。孑 L 子倡导的教育课程包括〃文、行、忠、信”,其中“文”是知识教育,其他三者为道德教育,还指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