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多姿多彩的图形》中的图形的进一步认识,这节课所要学的是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和它们与几何图形的关系,为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创造条件。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习法上,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采取让学生自己观察、认真思考,大胆动手操作,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课件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设计思想】 通过观察大量实物,在观察、实践中感知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静态),但怎么组成几何图形,学生还没很强的空间思维,因此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演示空间图形的旋转动画,动态展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生动地展现图形间的转化,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空间图形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丰富实例,认识体、面、线、点的概念;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2.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点、线、面、体的认识,使学生会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解释现象。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类比、变换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现实世界中各种常见的几何体及情景,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活动体现。 【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多媒体电化教学. 【教学准备】 圆柱、长方体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 师 活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情 景 引 入 感 受 生 活 中 的 点 与 线 活动1: 多媒体演示一幅满天繁星的夜空,偶尔有流星划过天空留下一道明亮的光线. 问:你看到了什么? 夜空的繁星可看作什么? 流星划过的痕迹又像什么? 活动2:看连成星座的图片。 问:我们生活的空间仅仅有点和线就可以完全描述了吗? 观看演示,由亲身的经历,感知知识来源于生活。 齐答: 满天星星和一颗流星。 星星看作点, 流星划过像条线. 感知“线"这个几何图形的存在。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