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中日朝的交流1 南海航路的空前繁盛宋元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坚持开放政策,加上航海技术的提高,促使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尤其在南海航路上表现更为突出。不仅与海外诸国来往比过去更加频繁,交往范围更加扩大,航线更长而航程缩短,而且对沿途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分布状况,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北宋开始已正式出现航海用的海图,这种海图一般反映一定水域的地形地貌、水文要素、定位条件等与航行有关的资料和说明,主要为海上活动专门绘制的地图。北宋咸平六年(1003 年),广州地方官曾向朝廷进呈《海外诸番地理图》,南宋时赵适汝在泉州看到《诸蕃图》,元代马可· 波罗从泉州去波斯时,也提到有航行地图,可惜这些海图均已流佚。所幸宋元时期一些专门记述海外诸国的地理著作尚有保存,有的虽已散佚,但从《永乐大典》等古籍中尚可辑出部分。这些地理著作主要有《岭外代答》、《诸蕃志》、《大德南海志》、《真腊风土记》、《岛夷志略》等,从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大致概况。《岭外代答》所记内容远至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一带的东非海岸和西欧的西班牙等地的地理情况。不仅记载了以往那条沿大陆岸边行走的航线,而且还记有另一条横渡印度洋的新航线:从兰无里(即苏门答腊的亚齐)乘东北风西行,横越印度洋,可直达阿拉伯半岛南端的哈达拉毛地区,一直到今也门的亚丁附近,甚至到达非洲东岸。赵适汝的《诸蕃志》虽约有三分之一内容取材于《岭外代答》,但它列有专目的国家和地区达 57 个,所记外国物产有47 种;所记范围西至北非摩洛哥,甚至记有欧洲的斯加里野国(今地中海西西里岛)和芦眉国(即马罗国)的情况,所记内容远比《岭外代答》丰富得多。《大德南海志》又称《南海志》,原书早佚,但仅从《永乐大典》中所辑该书记载的海外通商国名与地名就有140 多处。内容虽然简略,但以其地名之广博,可以作比较参勘。《真腊风土记》根据作者亲身经历,详细记载了真腊(今柬埔寨)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物产贸易等各方面情况和自温州去柬埔寨航线沿途所经过各地的情况。《岛夷志略》是作者将他两次出海的所见所闻与前人的记载加以校正后写成,共记有220 多个海外国名和地名。记载了各国山水、物产、货币、商品、贸易、风土人情等,记有当时印度与欧洲贸易盛况,在所记的贸易商品中,许多地方记有我国的苏杭五色缎、青白花瓷等,反映了元代海外贸易的繁盛。是我国元代远洋交通和海外贸易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