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技术学习总结 一、无线射频技术基础: 什么是无线电波。 无线电波(电磁波)是一种能量传输形式。 无线电波的波长、频率、传播速度的关系。 λ(波长)=v(速度)/f(频率)一般计算时,使用光速计算。 在不同频段内的频率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 频率越低,传播损耗越小,覆盖距离越远,绕射能力越强。但是资源紧张,系统容量有限,因此主要应用于广播电视、寻呼等。 频率越高,传播损耗越大,覆盖距离越近,绕射能力越弱。技术难度大,成本高。 但是资源丰富,系统容量大。 慢衰落: 又称阴影衰落,是由于在电波传输路径上受到建筑物或山丘等的阻挡所产生的阴影效应而产生的损耗。 产生原因: 1.路径损耗。(主要原因) 2.障碍物阻挡电磁波产生的阴影区。(阴影衰落) 3.天气变化、障碍物和移动台的相对速度、电磁波的工作频率 快衰落: 移动台附近的散射体(地形,地物和移动体)引起的多径传播信号在接收点相叠加,造成接收信号快速起伏的现象。 产生原因: 1.多径效应:同一信号的不同分量到达的时间不同 2.多普勒效应。相对速度的变化引起频移度也随之变化,这是即使没有多径信号,接受到的同一路信号的载频范围随时间不断变化引起时间选择性衰落。 抗衰落措施: 1.空间分集。采用主分集天线接收,二者接收信号独立,不相关。 第 1 页 共 3 页 2.时间分集。符号交织、检错、纠错编码。 3.频率分集。gsm 采用调频技术,cdma 采用扩频技术。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pathloss=32.44+20lgfmhz+20lgdkm f 距离加倍时,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增加 6db,即信号减弱四倍。 d 距离加倍时,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增加 6db,即信号减弱四倍。 平坦地形-传播损耗 pathloss=l0+10xlgd20lghm(x 为路径损耗斜率,一般为4) d 距离加倍时,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增加 12db,即信号减弱十六倍。 可以增加天线高度,减少损耗。 绕射损耗-传播损耗 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 最基本的 rfid 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1.标签(tag,即射频卡)。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标签含有内置天线,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 2.阅读器。读取(在读写卡中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 3.天线。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有些系统还通过阅读器的 rs232 或 rs485 接口与外部计算机(上位机主系统)连接,进行数据交换。 工作原理 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是。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