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改革“三招”增发展“三色” 扬中是“四千四万”精神的发源地,素有“江中明珠、水上花园”的美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扬中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自强不息、众志成城,走出了独具个性的全面小康之路,创造了以红、蓝、绿为底色的发展特色。红,即居民从发展中获取的红利较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余额均走在全省前列;蓝,即产业特色鲜明,新技术、新企业不断增多,开辟了产业发展的蓝海;绿,即营造了绿色的政务服务生态。我们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用改革“三招”增发展“三色”。 一是降门槛,给创业松绑、增民生红利。去年初,我们在四叶草园艺公司走访调研时,负责人小吴向我们反映:当年公司筹备时,因为租用的房屋没有产权证,跑了街道、住建等多个单位才办好登记,现在企业要扩大经营,需要变更住所,不知又要花多长时间了。我当即就感到,小吴的遭遇恐怕不是个案。扬中的老百姓创业致富的愿望强烈,如果在住所登记这个“第一关”就卡了壳,那创业的激情必然会大打折扣。经与有关部门专题研究,对照上级有关精神,我们很快就启动了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信息申报制度改革。基于对创业者创业成功的预期,申请人只需要在网上填写一张信息表,承诺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坐在家里即可办理相关手续,省去了房产证、租赁协议等“第三方证明材料”。小吴后来告诉我们,他变更住所仅跑了一次填了一张表,两天内就办好了新的营业执照。这种做法在扬中前所未有,让创业者感到便利、温暖。当然,降低门槛绝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我们同步明确了“承诺+监管”的要求,创业者对住所或经营场所的真实性、合法性、安全性负责,如果提供虚假材料,将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这一改革举措,吸引了越来越多创业者在扬中办企业、创新业。去年 4 月 1 日至今,全市共有6349 户市场主体受益;截至目前,市场主体累计超过 3.4 万户,每 3 户居民就有 1 个创业户。 二是减流程,为创新清障、拓产业蓝海。去年初,在我市开展的“扬帆‘十三五’、开启新征程”大讨论大推进活动征求意见时,不少企业负责人让我们推荐退休机关干部去帮忙,理由是“企业和政府部门打交道很多,办理各类审批手续要走不少流程,不如聘请一个熟手来得方便”。这件事情给我们的触动很大,机遇稍纵即逝,产业蓝海需要高效培育。为切实解决项目审批中“多头跑、多次跑”的问题,我们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独立于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