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的多元化战略:晚一天,少一元? 2010-10-12 《哈佛商业评论》 8月24日,戴尔在美国发布了首款智能手机,但初期的产品评价结果很不理想。批评人士不客气地指出,与目前市面上一流的智能手机相比,这款名为Aero的智能手机唯一的可取之处就是99美元的售价。他们认为,这款手机的硬件平庸、操作系统过时 – 采用了已经发布16个月之久的旧版谷歌 Android系统,而且智能手机必不可少的手机铃声也是乏善可陈,令人失望。 如果戴尔想要找到这次产品发布会的优点,那就是它基本没有引发外界的关注。原因有二:首先,在日益拥挤的智能手机市场,一款新品几乎不太可能引发什么反响;第二,这次发布会被一起规模更大、更加戏剧性的事件掩盖了,那就是这家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的市值530亿美元的公司,数周以来一直在与竞争对手惠普公司竞标,意在收购一家鲜为人知的小型高端数据储存技术开发商3PAR。戴尔最早于今年8月中旬向 3PAR发出了超过1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并认为肯定能够稳操胜券。但在此之后,戴尔发现惠普将报价提升到 20亿美元,约合每股30美元(截至9月1日沃顿知识在线发布本文后,惠普已经赢得了这起争夺战的胜利)。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争夺一家2009年收入不足2亿美元的公司。 无论是死气沉沉的智能手机发布会,还是对3PAR的拼命争夺,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戴尔希望重塑自我,从一家PC和服务器制造商发展成为一家业务齐全的 IT产品和服务厂商。但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丹尼尔•列文托(Daniel A. Levinthal)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他说:“[戴尔]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的优势以及如何借助这些优势寻找新的机遇。”他表示,这与昔日的戴尔大相径庭。当年的戴尔信心十足地“借助紧凑的业务运营模式赢得用户”,用户只需要点击几下鼠标,戴尔就会为其提供价格低廉的电脑。列文托说:“戴尔在这项业务上并没有退步。但环境却变了。” 列文托和其他沃顿商学院的专家都认为,问题在于,戴尔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起步太晚,而惠普等竞争对手却纷纷开始通过提供更加尖端的产品和服务,来抢夺戴尔当年令人羡慕的市场。在经过三年的沉寂之后,戴尔创始人兼董事长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于2007年重新执掌首席执行官帅印,此后,该公司便在尽力向利润率较高的企业领域 - 例如3PAR公司提供的存储服务 – 以及智能手机等快速增长消费领域发展。但是,戴尔能实现它的雄心吗? 观察人士认为,至少目前没有。尽管凭借突破性的低价模式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