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需知的四大法律开始创业之前,可能我们每天都听到的是各种各样的想法,杰出的创意,技术的突破,创业似乎是一件很酷、很创新、很完美的事情。但是如果真的要从一个想法变成一家公司,从一家公司变成一个可以去上市的团体,创始人在这个过程中唯一避不开的,或者说必须要面对的就是一些重要的法律问题。据此,五常财务收集了一些法务方面的咨询,对创业当中所遇到的「人、事、钱」等法律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希望能帮到想创业的你。1「股权」与「控制」股权大家会想到什么?控制!股权存在的意义对公司团队来说,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作公司有没有唯一的声音,唯一的老大?在创业的过程中,或者在一个企业的经营过程当中,很少存在绝对的对与错,更多的是往哪个放向走。我们是通过A的方案不断地往前走,达到我们的目标,还是通过B的方案。最可怕的不是选择A或者是B,而是在A和B当中不断反复和重复,最后造成了整个项目的失败。有10%到20%左右的创业公司,项目失败并不是因为公司本身,而是因为内部决策过程出现问题。公司的「控制」一般定义到三类人。第一是创始人、创始团队、联合创始人、最初的核心伙伴。第二是员工,员工会有期权、股权的激励方案。最后是投资人。对于初创团队的合伙人来说,一定要有一个老大,这个老大至少要占到公司的股权50%以上。然后会有一个技术合伙人、产品合伙人、设计合伙人、市场合伙人,这样类型的合伙人会占10%到20%之间。50%和10%、20%之间的比例决定了谁是老大。员工方面,给1%的股权或者是0.5%的股权作为激励。这里有一个概念——期权,实际在中国期权是不存在的,这是一个相对于美国的海外市场的概念。(西安地区注册公司就找五常财务)在中国你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受限制的股权。我们一般会推荐初创团队在前期通过协议的方式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初期的员工我们希望他能得到物质上的回报,并且是在法律上有一个非常安全的保障,但是实际上我们并不希望他介入公司的经营管理控制。所以我作为创始人或者是联合创始人,会带持我下面0.5%到1%员工的股权,然后他跟我签这样的协议,得到法律上的安全性,同时所有的表决决策都在核心团队当中,在未来公司出现一些重大转折点、重大争议点的时候,就不会出现股权过于分散导致无法控制的情况。2投资过程中的控制首先来看一个标准的投融资过程,分七个阶段:投融资的本质是企业获得运转资金的方法。相比股权投资来说,银行借贷、抵押贷款等其他方式,股权融资不能说成本最低,但对于创始团队来说风险性最小。第一,确定我愿意出多少比例,这个比例影响着你对公司的控制,比如说我在天使轮出让30%的股权,在我们看来这就不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因为很有可能导致你在A轮或者是B轮的时候,这个公司就不是你的了。你没有51%以上的股权,这个公司已经不受你的完全控制了。第二,确认公司估值,我想出10%,我想把估值估三千万或者是五千万,这个靠什么确定呢?这个价值更多来源于横向市场对比,市场是一个封闭的市场,但是对于投资人和融资的圈子来说,存在一个均价,大部分天使轮的融资在一千万到三千万左右人民币估值。如果说你觉得公司非常靠谱,同时需要快速完成融资这件事情的话,非常推荐使用FSA,能够非常有效的减少你在过程中无效的时间浪费。找到投资人,确定了估值,后面就开始了第一轮的斗争,就是最后投融资协议的核心条款清单。在前期的过程当中,其实已经把最后的投融资完整条款的核心内容确定完毕了,大家不要认为我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是简简单单认为先跟他签了,到最后我在最终的投融资协议当中去讨论。如果说你的项目非常棒,可以,但是如果说你的项目并不是那么厉害,请在最初就表现得非常专业。有创业者跟一个投资人签了,之后完成了六个月的VIE搭建,很多投资人重点关心你在这个过程中的结果,如果说你这个结果做得非常好,或者是达到了他们的预期,这个项目是稳定的。如果说你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很重大的失误或者是变化,很有可能他们在最终跟你签投资协议的时候会放弃。签完投资协议了,做股东变更,接受融资,这样的一次股权融资就完成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BD,大家知道BD的简称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