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历史上的地震情况河南省是我国地震灾害发生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在河南省 16.7 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分布着一系列的地震活动的构造带。在豫北地区,分布着太行山前断裂带、聊兰断裂带、华北断块南缘断裂带等三条断裂带。而在豫西地区,又有着秦岭北簏断裂带。这些断裂带的地质构造及其复杂,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 5 级以上的强震或者中强震,因此,完全具备了在河南省内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构造背景。自公元 46 年 10 月,也就是东汉建武二十二年九月,在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发生了 6.5 级地震以来至今,河南省共记录到可以 造成地面局部破坏和人员伤亡的 4.7 级以上的地震共 49 次。在这 49 次给地面造成破坏的地震中, 5.0 级以上的地震有 28 次;6.0 级以上的地震有 6 次。而且,自 1949 年新中国建立以来至今的 50 多年里,河南省没有发生过一次大于 5.0 级的地震,但 是 4.7 级以上的地震发生次数却达到了 9 次,平均每过 6 年,就要发生一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河南省无论是在地震发生的强度,还是在发生的频度方面,在国内均属地震“”发生中等程度省份,也就是 大震没有,小震不多 。河南省的地震活动,与临近的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安徽、湖北六省相比,又有着强度较低,震中分散等特点。全省单位面积所释放出来的能量,不仅低于同属于华北断裂带上的山西、河北、山东等省份,也远远低于临近的如陕西的水平。与历史上极少发生大的破坏性 地震的湖北、安徽相当。虽然在历史上,河南省也发生过一些大的如 6.0 级以上的地震 6 次,但至今没有发生过一次 7.0 级以上的强震,这主要是由于在全省范围内没有大规模和高活动性的地震带分布,即使是通过河南省的地震带,也是比较稀松的。强震震中分散,而且多分布于与临省交界的地方,如林州、灵宝、淅川、南阳、潢川、项城等地。这个特点,又决定了在河南省即使发生较强的地震,也只是在边境地区,而不会对省内其他城市造成什么破坏性的影响,不会影响全局。除了强度较低,震中分散的特点以外,河南省的地震活动还具有周期较长,重复率低的特点。在这个特点的作用下,河南省的地震活动呈现出相对平静期和显著活跃期的交替出现。在平静期里,地震发生的频率低,即便发生地震,也只是那些震级较小的地震,不会造成什么大的破坏性;而继之到来的地震活跃期里,地震发生频度和震级明显上升,尤其是在大的地震活动期里,又有更短的活动周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