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基础夯实1.《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二卷记载: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此材料反映出( ) A.中国自然经济受到冲击B.中国资本主义发展C.中国传统手工业不断发展D.中国经济停滞不前解析:“弃土布不用”体现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答案:A2.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 1843—1852 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解析:四个选项都是英国工业产品在中国销售下降的原因,但是根本原因是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抗。答案:B3.导学号 52440017(2016 全国乙)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从材料信息看,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说明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密切,故选 C 项。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的标志是《南京条约》的签订,排除 A 项;19 世纪中期,中国自然经济刚开始解体,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 B 项;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是被迫开放的,排除 D 项。答案:C4.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这表明洋务运动( )A.没有实现富国强兵B.局限于创办军事工业C.深受顽固势力阻挠D.向西方学习毫无价值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李鸿章认为他从事了一辈子的洋务运动,结果都是“纸糊的老虎”,说明洋务运动并没有实现富国强兵,故选 A 项。其他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答案:A5.导学号 52440018(2016 全国乙)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成效。从“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切入思考,并联系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回答。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