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1.(2016·福建学业水平测试)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展现了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右图服饰的特点是( )A.等级分明B.坚持传统C.全盘西化D.中西合璧中山装答案 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了中山装,故 D 项正确。2.(2017·山西学业水平测试)据《上海研究资料》记载,有个小东门岗警,将发辫盘于帽内,被商团窥出了破绽,逼令该巡士将制帽除去,于是真相毕露,看众大哗,揪住其油发大辫,要带他剪去。这种场景最早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辛亥革命以后C.日本侵华期间 D.新中国成立后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描述可知是辛亥革命以后的“断发易服”,故 B 项正确。3.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19 世纪 60 年代后一些有识之士,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最先提出这些主张的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B.资产阶级革命派C.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D.走上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新青年答案 A解析 19 世纪 60 年代之后,首先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的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4.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说:“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该诗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② 当时,不缠足运动推广普及很快A.①②都正确B.①②都不正确C.①正确,②不正确D.①不正确,②正确答案 C解析 戊戌变法时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但由于受封建陋习的影响由来已久,广大农村缠足依然相沿成习,故②不正确。5.(2016·浙江 4 月学考)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 )甲图 清末婚嫁 乙图 民国婚照A.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B.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C.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D.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答案 C解析 从甲图到乙图反映的是明媒正娶、媒妁之言的旧式婚礼向简洁的新式婚礼转变,故C 项正确。6.“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C.民国初年社会的风貌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新变化答案 C解析 从题目中的“男女平权”“阴阳合历”可知当时开始使用公历,这符合辛亥革命后的史实,故 C 项正确。7.19 世纪 70 年代初,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