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课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答案】 C2.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这一变化缘自( )① 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③基层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 ④农业合作社运动向纵深发展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④【答案】 B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改革给城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这里“成功的经验”主要是指( )A.逐步废除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公社体制B.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C.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D.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答案】 D4.1984 年 3 月 24 日,《福建日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发表了一封对中国企业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信:在福州召开工业会议期间,福建省 55 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向省委呼吁——《请给我们“松绑”》。这里的“松绑”是指(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D.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答案】 A5.观察中国经济 GDP 增长率变化图(下图)。出现第二个快速增长期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答案】 D6.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C.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答案】 A二、非选择题7.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953~1985 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时 间年均增长率(%)1953~1957 年4.51958~1962 年4.31963~1965 年11.11966~1970 年3.91971~1975 年4.01976~1980 年5.11981~1985 年8.1——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53~1985 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答案】 1963~1965 年,农业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