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测试卷(五)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A 卷)(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1.同 1949 年相比,1952 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 77.5%,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约70%,农民收入增长 30%以上。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社会趋于稳定是经济恢复的重要条件 B.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D.资本主义工商业发挥了积极作用2.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周恩来说:今天的主要问题,是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为此,《共同纲领》规定公私企业目前一般应实行八小时至十小时的工作制。这说明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 )A.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B.改善工人生产条件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3.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开展了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4.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银行组织设计新版人民币(1953版),其中一分纸币正面图案为民用汽车,其型号为苏制。这可以佐证( )A.“一五”计划成果显著 B.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苏联模式影响我国经济建设5.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这是因为( )① 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 ④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6.“北京大学自称在半个月内完成 680 项科研项目,超过了过去三年科研项目的总和,其中 100 多项是尖端技术科学,有 50 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半个月之后,有报道说北大的科研成果达到了 3 406 项,其中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的有 119 项……”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处在( )A.维新运动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7.爱好历史的小王正在看《庐山会议实录》,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59 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讨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规律看,认为进行________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由于印刷问题,有几个字看不清楚,你认为“________”应该是( )A.人民公社化B.“大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