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1.竹枝词是一种由民歌演变而来的文人诗体,它具有通俗易懂、不拘格律、以诗存史等特点。有两首这样写道:“靠左边行分两旁,章程订立本周详。马车别有通融法,飞走中间亦不妨。”“一平马路真如砥,信步行来趣更奢。眼底耳根两清静,从今不见破骡车。”对上面的两首竹枝词解读正确的是( B )A.传统交通工具完全被新式交通工具取代B.出现了顺应时代特点的道路交通规范C.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风俗造成严重冲击D.中国近代交通工具依赖进口解析:由“靠左边行分两旁,章程订立本周详。马车别有通融法,飞走中间亦不妨”“眼底耳根两清静,从今不见破骡车”可知 B 项正确;A 项过于绝对化;两首竹枝词反映了交通状况,与风俗无关,C 项错误;D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2.据记载,1888 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B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解析:题中关键字眼是“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没有迷信的内容在里面,也没有天朝大国思想,既然政府修建了铁路,就不能说拒绝引进西方技术,所以正确答案是B 项。3.清末有人说:“吾之乘电车也,非节费也,实以腕车(人力车)之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不欲同人道于牛马耳。且光阴宝贵,取其捷也。”依据材料分析,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 D )① 近代工业的发展 ②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③ 节省时间的考虑 ④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解析:电车作为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离不开近代工业的发展,①正确;题中材料讲乘坐电车的原因之一是不忍心用人力取代畜力,②正确;另一原因是光阴宝贵,③正确;材料没有反应④的内容。4.右图反映的是 20 世纪初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该状况主要体现了( D )A.清朝政府全盘引进西方技术B.中国交通近代化与西方同步C.国人无法接受西方先进技术D.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由图片中的马车和汽车并存即可排除 A、C两项;近代中国的交通工具从西方引进,故 B 项中“与西方同步”的说法错误;中国从西方引进汽车并使用,说明了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故本题应选 D 项。5.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