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下面关于宋代农业描述正确的是( C )A.农业上开始使用曲辕犁B.宋代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C.宋代推广种植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D.宋代发明了筒车用于灌溉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由越南引进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因此 C 项正确;唐朝时农业上开始使用曲辕犁,排除 A 项;清朝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排除 B 项;唐代发明了筒车用于灌溉,排除 D 项。2.“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这说明宋代( C )A.国家统一 B.国力强盛C.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D.商业贸易繁荣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到两宋时期,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故正确答案为 C。A、B、D 均从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3.葛建雄主编的《中国人口史》指出,经过唐末五代的动乱,宋初全国人口只有三千五百四十万;此后的一百余年,人口迅速增长,到 12 世纪初进入峰值阶段,当时在北宋、辽、西夏、大理等范围内,总人口达到一亿四千万。宋朝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C )A.人口大量南迁 B.对外交往频繁C.农业发展迅速 D.民族关系和睦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所学,因为唐朝中晚期和宋朝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农业迅速发展,解决了人口的温饱问题,导致了人口的增长,C 项符合题意;B、D 两项不合题意;人口大量南迁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原因,A 项不合题意。4.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材料表明南宋以后( A )A.种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经济重心基本转移至南方C.衣被原料受到政府关注D.中原成为棉花种植的中心解析:根据材料“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棉花于宋末元初传至中原地区,这直接导致了此后的古代中国种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棉花逐渐取代木棉成为人们衣被原料的主要材料,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