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 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 2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 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随堂演练 人民版必修 21.据统计,自 1912 年至 1927 年,由北京政府农商部批准注册的工商企业达 1627 家,平均每年注册 102.8 家;中国雇佣 30 名工人以上的工厂,1913 年为 279 家,1920 年为 808家,1928 年达到 2327 家。材料表明民国前期( D )A.工业布局趋于平衡 B.工业结构更加合理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 1912~1927 年,中国新注册的工商业迅速发展,较大工厂的数量增长迅速,说明当时民族工业的发展比较迅速,因此选择 D 项。工业布局强调工业分布的区域,工业结构强调轻重工业的比例,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 A、B 两项;民族工业数量的增加与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必然联系,C 项不正确。2.下列关于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表述正确的是( C )A.钢铁机械制造业发展显著B.民族工业持续发展时间长C.发展较快的企业是纺织业D.民族资本超过了外国资本【解析】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主要是轻工业,所以 C 项符合题意。A“钢铁机械制造业”、B“发展时间长”、D“超过了外国资本”皆不符合史实。3.1932 年,中国近代纺织实业家宋棐卿先生创办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创立民族品牌。4 月,他将毛纺厂的产品注册为“抵羊”牌。由商标的寓意看,该商标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D )A.自强求富B.货真价实C.民主科学D.实业救国【解析】 “抵羊”即抵制洋货,提倡国货,体现的是实业救国思想,D 项符合题意。4.(2017·南京) 1935 年,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1937 年 7 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沿海工厂的内迁。这一做法( C )A.主要源于国内的经济危机B.首创了“战时经济体制”C.有效调配了国内战略资源D.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解析】 结合“1935 年”“1937 年 7 月”等信息可判断出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抗日战争,国民政府对金融和战略物资进行统制,故 A 项排除;“战时经济体制的首创”是近代国家在面临战争时普遍采用的手段,而不是国民政府所首创,故 B 项排除;材料中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是为了应对战争需要,有效地进行战略资源的调配,故 C 项正确;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