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基础夯实1.“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材料描述的是唐代哪一机构的职责(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枢密院解析:由“起草进画”可知,该机构负责起草诏令,这属于中书省的职能,故 A 项正确;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故 B 项错误;尚书省负责执行,故 C 项错误;枢密院负责军事,故 D 项错误。答案:A2.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 ) A.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C.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D.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唐宋时期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威胁到皇权,因此当时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故 C 项正确;唐宋时期实行的仍然是专制政体,故 A 项错误;宰相虽参与讨论军国大事,但皇帝仍是国家的实际决策者,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关系,故 D 项错误。答案:C3.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制发展到三省六部制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 )A.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中剥离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了行政效率解析:三省六部都是针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而三公九卿中还有处理皇室事务的机构,这一变化体现了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中剥离,故选 C 项。答案:C4.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 )(导学号 52380049)A.中书门下和三司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C.参知政事和枢密院D.枢密院和三司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文武二柄”,宋代掌握行政权的是中书门下,掌握军权的是枢密院,故选 B 项。答案:B5.《文献通考》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 )A.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B.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C.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D.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解析:材料中该朝设政事堂处理政务,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别管理军事、财政,据此可推断这符合宋代的二府三司制。宋代二府三司制通过分化事权的方式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