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建议用时:30 分钟)一、选择题1.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A.国人暴动B.周平王东迁洛邑C.齐桓公成为霸主D.韩赵魏三家分晋解析:选 B。春秋时期开始于周平王东迁洛邑。2.春秋时代的列国争霸战争产生了一系列霸主,霸主制度为中国维持了相当程度的秩序,避免了无中心(中央)后的大混乱。这一现象( )A.反映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地位B.说明春秋时霸主制取代分封建制C.说明“春秋无义战”的观点有失偏颇D.表明春秋时期社会大动荡的结束解析:选 C。题干材料“霸主制度为中国维持了相当程度的秩序,避免了无中心(中央)后的大混乱”体现出霸主制度的积极影响,这说明“春秋无义战”的观点有失偏颇,故选 C项。3.鲁班复姓公输,名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工匠。传说他发明了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用具。这些工具的发明主要得益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政府政策的支持C.冶金技术的进步 D.百家争鸣的出现解析:选 C。材料中鲁班的发明都是与铁器密切相关的,主要得益于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的进步,故选 C 项。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多称自己为“夏”或“中国”;同时还追溯它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这反映了( )A.华夏正统的意识 B.家国同构的理念C.王权独尊的观念 D.国家统一的趋势解析:选 A。据材料“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多称自己为‘夏’或‘中国’;同时还追溯它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可知,这反映了华夏正统的意识,故选 A 项。5.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这一做法( )A.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B.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C.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解析:选 C。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6.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士”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 )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D.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解析:选 C。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士阶层的分化能为春秋战国时期从奴隶社会向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