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美国]史密斯作品《俄国人》中有三段描述:“这里是工人的乐园,是世界上工人们混日子的最好地方,一个俄国青年……向我说,‘他们不能把我们解雇’”。“即使在苏联本国生产的(某些)商品供应比较充裕时,俄国人也宁愿多出些钱购买进口货。”“尽管排队是那样辛苦受罪,但是,一个俄国妇女一看到有人在那里站队,她的本能反应就是立即排了进去,甚至她不知道到底在卖什么!”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 苏联是工人的乐园,工人生产积极性极高 ②苏联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差 ③苏联的生活消费品缺乏 ④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结果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从材料中的“这里是工人的乐园,是世界上工人们混日子的最好地方”可知,苏联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不高,①错误,排除含①的选项即可,D 项正确。答案:D2.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做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 )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C.农产品收购价格过高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农民生活需求解析:在斯大林模式下,国家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从农民身上索取太多,C项符合题意;根据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可知 A、B、D 三项符合其调查结果。故选 C项。答案:C3.(2018·江苏卷)1957 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 7 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 6 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 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解析:“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表明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企业管理权由中央向地方的转移,但仍然是计划管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也就不会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故 A、B、D 三项错误。答案:C4.1953~1964 年,苏联的钢产量从 3 810 万吨增加为 8 500 万吨,煤产量从 3.2 亿吨增加为 5.5 亿吨,石油产量从 5 280 万吨增加为 2.23 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 1955 年的 76.2 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