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解三角形1.2 应用举例第 2 课时高度、角度问题A 级 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某人向正东走了 x km 后向右转了 150°,然后沿新方向走了 3 km,结果离出发点恰好 km,那么 x 的值是( )A. B.2 C.3 D.2 或解析:由正弦定理,得sin A===,因为 BC>AC,所以 A>B,B=30°,所以 A 有两解,即 A=60°或 A=120°.当 A=60°时,∠ACB=90°,x=2;当 A=120°时,∠ACB=30°,x=.故选 D.答案:D2.在 200 m 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塔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为 30°,60°,则塔高为( )A. m B. mC. m D. m解析:如下图所示,由题意知∠PBC=60°,所以∠ABP=90°-60°=30°,又∠BPA=60°-30°=30°,所以 AB=PA.又在 Rt△PBC 中,BC=200·tan 30°,所以在 Rt△PAD 中,PA==.因为 PA=AB,所以 AB=.答案:A3.在静水中划船的速度是每分钟 40 m,水流的速度是每分钟 20 m,如果船从岸边 A 处出发,沿着与水流垂直的航线到达对岸,那么船前进的方向指向河流的上游并与河岸垂直的方向所成的角为( )A. B. C. D.π解析:设水流速度与船速的合速度为 v,方向指向对岸.则由题意知,sin α===,又 α∈,所以 α=.答案:C14.要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度,在黄浦江西岸选择甲、乙两观测点,在甲、乙两点测得塔顶的仰角分别为 45°,30°,在水平面上测得电视塔与甲地连线及甲、乙两地连线所成的角为 120°,甲、乙两地相距 500 米,则电视塔在这次测量中的高度是( )A.100 米 B.400 米 C.200 米 D.500 米解析:由题可得右图,其中 AS 为塔高,设为 h,甲、乙分别在 B、C 处.则∠ABS=45°,∠ACS=30°,BC=500,∠ABC=120°,所以在△ABS 中,AB=AS=h,在△ACS 中,AC=h,在△ABC 中,AB=h,AC=h,BC=500,∠ABC=120°.由余弦定理(h)2=5002+h2-2·500·h·cos 120°,所以 h=500(米).答案:C5.在△ABC 中,A=60°,且最大边长和最小边长是方程 x2-7x+11=0 的两个根,则第三边的长为( )A.2 B.3 C.4 D.5解析:因为 A=60°,所以第三边即为 a,又 b+c=7,bc=11.所以 a2=b2+c2-2bcos A=(b+c)2-3bc=72-3×11=16.所以 a=4.答案:C二、填空题6.如图,为测量山高 MN,选择 A 和另一座山的山顶 C 为测量观测点.从 A 点测得 M 点的仰角∠MAN=60°,C 点的仰角∠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