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提升练(四)(时间:45 分钟 分值:85 分)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8·山东枣庄检测)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这种变化有助于 ( )A.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 B.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C.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 D.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解析 依据材料中“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兼任有利于提高办事的效率,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选 D。答案 D2.(2018·辽宁五校联考)《宋史·职官志》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这表明宋代( )A.重视对监察体系的建设和完善B.通判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C.地方的权力扩大威胁中央集权D.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解析 根据“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刺举以闻”等信息可知宋代赋予通判较大的权力,重视监察体系,故选 A。通判负责监督,并非地方最高行政长官,B 项错误;在地方设通判进行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C 项错误;藩镇割据是由于地方拥有政治经济军事等权力,材料仅从行政上削弱地方权力,无法达到避免藩镇割据局面的作用,D 项错误。答案 A3.(2016·北京文综,14)“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分散宰相权力 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解析 根据题干中“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以通天下之利”等信息可推知强调的是“财利”“天下之利”,即王安石变法初期改革的重点应在经济领域,故 D 项正确。A、B两项属于政治领域,C 项属于军事方面,且都与题干无关,故 A、B、C 三项错误。答案 D4.(2014·上海单科,8)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A.募役法和保甲法 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C.将兵法和均输法 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解析 根据题中信息“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重点在于解决生产问题,募役法和保甲法不是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故 A 项错误;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促进了农业生产,故 B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