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水平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1.下图是 1952-1957 年国民经济结构比重变化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新中国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B.公有制成分已占据主体地位C.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D.我国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答案 A解析 材料反映出经过“一五”计划,我国工业和建筑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这说明“一五”计划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A 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所有制成分的变化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信息,B、C 两项错误;经济结构的变化不能说明我国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排除 D 项。2.1989 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 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答案 B解析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与题干信息不符,故 A 项错误;“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 156 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 B 项正确;1958 年以后,中苏关系逐步恶化,“大跃进”时期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与题干“苏联帮助”的信息不符,故 C、D 两项错误。3.下图反映的是我国东北地区某一时期的建设成就,即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大型轧钢厂等一批大型重工业企业。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因为 ( )A.三大改造完成 B.“大跃进”运动C.“一五”计划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 C解析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在东北建成了一批大型重工业企业,故 C 项正确。三大改造反映的是所有制的变革,不是建设成就,A 项错误;“大跃进”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B 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 1958 年,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不是建设重工业企业,D 项错误。4.1956 年党的八大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及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表明党( )A.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冒进思想B.确立了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的经济方针C.把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