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课时分层作业 (限时 40 分钟)[学业达标练]1.美国学者梅尔文·莱夫勒将美苏“冷战”称为“人心之争”。在他看来,“冷战”其实是一场( )A.国家利益的竞争 B.国际霸权的争夺C.主导力量的转移 D.不同制度的选择D [“人心之争”不能体现国家利益的竞争、国际霸权的争夺和主导力量的转移。根据材料将“美苏‘冷战’称为‘人心之争’”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之争成为两国斗争的重要内容,D 项符合题意。]2.有学者指出,“可以说,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每一次重大举措,都是在遏制共产主义这一总的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进行的”。据此推断,美苏“冷战”对峙的原因是( )A.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B.美国与苏联国家利益的冲突C.美国与苏联实力相当D.美国与苏联意识形态的冲突D [“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每一次重大举措,都是在遏制共产主义这一总的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进行的”强调的是美苏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和对立,故 D 项正确。]3.针对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铁幕”演说,斯大林说:“我认为这个演说是危险的行动,其目的是要在盟国中间散播纠纷的种子,使他们难于合作。”这表明( )A.英美达成反苏共识B.美苏关系已经恶化C.盟国之间出现分歧D.“冷战”对抗全面开始C [题干材料提及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只是英国单方面的行为,美国这时并没有与英国达成反苏共识,故 A 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斯大林对丘吉尔“铁幕”演说的担忧,没有体现美苏关系已经恶化,故 B 项错误;从斯大林的话中可以看出,“铁幕”演说旨在挑拨反法西斯盟国的关系,体现了反法西斯盟国之间出现了分歧,故 C 项正确;“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不是“铁幕”演说,故 D 项错误。]4.某西方学者说:“直到美国觉察欧洲普遍不满与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的危险同时出现时,它才被迫制定了‘马歇尔计划’,答应为大规模恢复‘自由世界’的工业提供巨额资金。”该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出台的目的是( )A.履行“北约”成员的义务B.缓和两大阵营的紧张局势C.对抗“华约”集团的冲击D.扶持西欧国家和遏制苏联D [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与“欧洲普遍不满”和“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的危险”有关,因此 D项正确。A、C 两与题干项时间不符,B 项与题意不符。]5.1949 年美国发起并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C.军事上遏制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