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基础夯实1.下表是出席 1949 年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 662 人)。从中可以获悉( )A.新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B.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C.新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最终确立答案:A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民主政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两部文献就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这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C.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D.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解析:解读图片信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的是辛亥革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反映的是新中国的成立。A 项不符合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只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而不是封建制度;B 项只是辛亥革命的功绩;辛亥革命后,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者的共同点是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给人们更多的自由和民主,故选 C 项。答案:C3.下图是为纪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而在当年发行的纪念邮票,其发行年份应该是( ) A.1949 年B.1953 年C.1954 年D.1956 年解析:第一届全国人大是 1954 年召开的。答案:C4.1953 年 12 月,新中国进行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在天津选民投票日,恰逢女青年蒋宝珍要举行婚礼,她为了参加选举,把婚礼推迟了 2 个小时。她说:“结婚是喜事,选举更是喜事!”她所说的后一件喜事是指投票选举( )(导学号 52380090)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人大代表D.政协委员解析: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在此之前,全国通过普选产生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参加会议。C 项正确。答案:C5.1954 年,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 1 226 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A.人民代表由普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解析: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 C 项正确。答案:C6.“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