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学业分层测评 2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人民版必修 2 (建议用时:30 分钟)[学业达标]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大萧条的影响和意义因苏联的几个五年计划而增大。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独特实验”的主要表现有( )① 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解除部分企业的国有化 ③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④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 题目中的“大萧条”指的是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此时的苏联在经济上正在形成斯大林模式。该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工业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上走集体化农庄的道路。故①③④表述正确。②为新经济政策,故排除。【答案】 D2.1953 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 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B.斯大林体制的弊端C.长期战争的破坏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解析】 由题目中的时间“1953 年”即可排除 C 项,苏联早在 1945 年就结束了二战,此后一直处于和平之中。苏联之所以农业产量落后,主要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牺牲了农业,故本题应选 B 项。A、D 两项虽为其原因之一,但并非主要原因。【答案】 B3.“在制定的总政策的范围内,国家将生产的各项物品的数量,国民收入中有多少用于生产投资,有多少用于日用消费品的生产,所有级别的工人应收入的工资数量,以及各种产品应以何种价格进行交换等所有经济决策都由上级决定”。这种经济情况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A.义务劳动制的实行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D.“斯大林模式”的确立【解析】 材料反映了国家对工业生产进行严格的计划控制,采取直接指令性行政管理,A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商品贸易和货币流通,实行严格的配给制,与材料所述不符,故 B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则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故 C 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在管理体制上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取代市场调节,开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全新的计划经济体制,故 D 项正确。【答案】 D4.(2016·全国卷甲)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