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教师培训专业化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特别是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研究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更加渴求,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教师的专业化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培养的专业化和教师培训的专业化两个方面。教师培养的专业化着重于按照教师的专业特色以特有的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职前的教育,使之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培训的专业化则贯穿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通过长期的、形式多样的、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培训,使教师职业特质日益鲜明,最终形成教师特有的职业人格。因此,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职前培养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具有指南针功能;职后培训则是长久地在发挥着作用,具有方向标功能。因此,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都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注时代性。在当前正在进行的教师教育体系的改革中,国家提出了“阵地前移,重心后移”的基本方针,其目的就是要强化这种长效性,凸显职后培训的作用。县、区教师进修学校处于教师教育体系的基础环节,在教师教育工作中,它担负的任务最多、最重,与中小教师距离最近,关系最密切,其工作状态和效果直接影响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其目的归根结底就是要提高教育质量。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成熟度和素质水平,而这一决定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的教师教育工作,对千万在职中小学教师而言,其专业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职后的专业化培训,取决于县、区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对他们给予的专业化服务和支持水平。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目标,同时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教育理论界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开始对教师专业化问题予以关注,并积极加以探索。如今,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亦已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教育部早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业已指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教师专业化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定不移地为基础教育服务。因此,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教师专业化要“以人为本”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的研究的理论认为:教师专业化进程的重心是教师职后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