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格局下的课程思政建设一、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建设思路(一)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作为一种课程观,课程思政是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所有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实施课程思政,通过细化隐性思政来强化显性思政,发现和挖掘高校所有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突破思政教育的瓶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同频共振、相互促进的教育过程。(二)课程思政建设思路1. 转变观念,构建“三全育人”的思政工作格局学院层面以“三全育人”为指导,树立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的理念,所有课程都要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的育人功能。从制度建设、教师培训到校园宣传,引导专业课承担育人职责,构建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课堂教育体系,聚力推进育人工作。2. 建设队伍,以更新教学观念为核心培养教学团队更新专业课教师的理念,专业课教学团队的每位教师,都要研究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探索育人元素和育人模式。让专业课教师认同课程思政中强调的“思政”主要是指“育人元素”,不是我们平常讲的“思政”。3. 修订方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思政教育按照全课程育人的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顶层设计,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增加思政教育的内容。德育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学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各门课程标准的始终根据其专业特点和学生将来的就业岗位,不同专业科学制订符合自身特点的德育目标。4. 设计课程,各门课程须注入思政教育目标要统筹设计好整门课的思政元素,并采取恰当的方式融入课程教学的恰当位置。各门专业课都要承担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所有专业课程都要在原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增加思政目标。5. 精选案例,紧扣专业课程目标定位不同的专业课程需要依据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单元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程思政案例,体现课程思政的独特性。只要是对学生人生成长有积极引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理想、正义、道德等正能量的内容都属于课程思政的范畴,都可以纳入教学,但不能随意“拉郎配”。二、聚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一)健全体制机制,构建育人大格局深入挖掘拓展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