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微生物:指个体微小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结构简单、繁殖迅速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分类:三菌四体一病毒,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主要特点: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发展史:1法国巴斯德,弯颈瓶实验,研究发酵过程证实是微生物的作用结果并发明了加热消毒法命名“巴氏消毒法”2德国科赫发明固体培养基及细菌染色法第一章一,细菌的形态:1.细菌的大小:细菌个体微小,直接用肉眼观察不到,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测量细菌的大小通常以微米为单位。多数球菌直径在0.5——2微米;杆菌一般长1——5微米,宽0.5——1微米;螺旋菌一般长2——20微米、宽0.4——2微米。细菌的大小是以生长在适宜温度和培养基的壮领培养物为标准衡量的。2基本形态和排列:根据细菌的外形可将细菌分为3类;球状,杆状和螺旋球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连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杆菌: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球杆菌,分支杆菌,棒状杆菌。螺形菌:弧菌,螺菌。二、(1)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指各种细菌都具有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体、核糖体和内涵物等。L型细菌:某些细菌在遇到黏肽溶解酶或抑制黏肽合成的物质,大多数就会失去其细胞壁而死亡,也有一部分不会死亡而成为细胞壁缺陷型,仍保持一定的生命力。质粒:质粒是核体意外的遗传物质,为环状闭合的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能在胞浆中自我复制,可维持许多代,细菌分裂时质粒可转移到子代细胞中。(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三、病毒的形态和结构概念:病毒是目前所知体积最微小、结构中最简单的生命形式,它是在活细胞内增值、遗传和变异的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特点:(1)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而其他微生物则同时具有两种核酸。(2)病毒依靠核酸复制,而其他微生物则是核酸和其他成分一起参与繁殖过程,并以横二分裂方式增殖。(3)病毒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能单独进行物质代谢,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上生长,必须寄居于一定种类的活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4)其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5)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6)个体微小,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包涵体:一般认为包涵体是病毒与细胞作用后的斑块,其中有病毒粒子。结构:包括核心、衣壳、囊膜、刺突。四、其他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1、放线菌:是一类单细胞有分支的原核微生物它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2、螺旋体:在生物学位置上介于细菌和原生虫之间,是一群细长、柔韧、呈波状或螺旋状弯曲能活泼运动的单细胞微生物。3、霉形体:又称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他和病毒相似能通过细菌滤器,又与细菌像似,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繁殖4、衣原体:它是一类形态相似能通过细菌滤器,只能在易感动物体内或培养细胞上的微生物介于立克次体和病毒之间5、立克次体: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其形态和繁殖方式近似细菌但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第二章一微生物化学组成:水分,干物质干物质:无机物(钾、钠、钙、镁、硫、磷、铁及錳),有机物(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其他有机物)1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1、水,水是各种生物细胞不可缺少的成分。水是良好的溶剂,微生物的营养吸收、渗透、分泌、排泄等都以水为媒介;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一切生化反应都必须有水才能进行。2、碳源,凡能被微生物利用的含碳化合物称为碳源(二氧化碳,石油、糖、脂肪等)。碳源主要提供能量和组成菌体成分的原料3、氮源,凡能被微生物利用的含氮物质称为氮源。主要提供合成菌体结构所需原料,很少作为能源利用4、无机盐,(1)磷:在代谢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一部分磷构成核酸、磷脂、辅酶、或辅基,并参与碳水化合物的磷酸化过程(2)硫:硫氢基是许多酶所必须的。其被氧化或与重金属结合时,酶的活性即消失。(3)钠和钾:维持生物细胞和培养基渗透压的主要物质。(4)钙:钙离子可控制细胞的生理作用,变形杆菌合成蛋白酶时需要钙。(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