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扩张小城镇建设的思考附件一:《小城镇建设》考核说明(审定稿)《小城镇建设》是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课,课内学时90,学分5。第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一)考核对象本课程的考核对象为注册学习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管理类《小城镇建设》课程的学生。(二)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三)考核依据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小城镇建设》(朱启臻、叶齐茂主编,2005年6月第一版)。形成性考核及终结性考试命题均依据本考核说明。本考核说明的制定依据是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四)课程总成绩的记分方法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包括作业成绩(占20%)、实习(调查)报告(占20%)成绩,参加学习小组活动、集中辅导答疑(占10%)情况等。形成性考核成绩未达到60分的,不得参加终结性考试。终结性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每次成绩满分为100分,形成性考核成绩的平均数乘以50%再加上终结性考试成绩的50%,为课程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试成绩均达到60分及以上的,方可获得本课程的学分。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记分,60分为及格。(五)形成性考核的形式形成性考核包括4次记分作业和4次实习(调查)报告(其中2次报告在形成性考核册中,另2次为写一个读书报告、一次专家访谈记录)及参加学习小组活动、集中辅导答疑情况等。(六)考试的要求及形式第1页共6页1.考试要求本课程为专业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掌握有关小城镇建设的理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划、管理方法,并具有应用这些基础知识、理论,说明、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据此,本课程的考核着重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两个方面的考察,大致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各层次含义如下:识记:指学习后应当记住的内容,包括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等。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并能以自己的语言阐述,能够说明与相关问题的区别及联系。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应用。指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涉及小城镇建设的一般问题。应用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2.试题类型形成性考核。问答题、读书报告、调查报告、访谈记录等。终结性考试。采用课程论文方式。3.终结性考试形式终结性考试的形式为开卷考试。5.考试时间终结性考试时间为第17、18周(19周前完成)。6.课程论文要求(1)目的:终结性考试(课程论文)是对本课程所学理论、方法的理解及综合应用的评价。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听有关专家报告、实地参观、调查访谈,深入了解有关小城镇建设工作的现状(经验、问题)、发展趋势,并撰写课程论文。使他们:进一步明确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小城镇建设的思路、做法,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理论与实际结合,将所学习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实际;提高分析能力,应用、验证、巩固、充实所学理论,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页共6页(2)要求。参观、访谈、调查等工作可以是集体进行,上网查资料、撰写课程论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选题要联系当地小城镇建设实际(实地调查1~2个点,数据要真实可靠);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3~5篇(近3年发表的),介绍所选题目的背景情况,说明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对策等;篇幅应不少于3000字;定稿的调查报告一律用统一的稿纸撰写,用统一的封面装订。(3)时间安排:第17周前,结合形成性考核要求确定课程论文题目、完成文献调研(资料收集)、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取得数据,17、18周完成课程论文。(4)评定。教师从课程论文的工作量(学时数、字数等)、质量(文字、内容、结构、形式等)(文献丰富,逻辑清晰)情况及其实用价值、是否独立完成等、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课程论文的表现(科学的态度、刻苦的精神等)等几方面来评价调查报告。7.课程论文题目举例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思考××小城镇建设的实践××小城镇建设的调查××小城镇建设评述××小城镇建设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