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意外事故总结 气管损伤 【概述】 气管的解剖位置较特殊,针灸不易造成损伤。气管由软骨、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所组成,即使刺中,一般也不致引起严重后果。但是,操作不当,亦可误伤。特别是如同时伤及周围的血管、神经等,则可极大地抑制呼吸功能,甚至造成窒息死亡。 【损伤原因】 气管损伤的原因大致有下列二种: 一、穴位原因。由于气管的极大部分为胸骨所遮掩,直接能造成针刺损伤的穴位不多。其中,最易发生事故的是天突穴。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凹陷正中(胸骨柄中点上 1 寸),其左右为胸锁乳突肌,深层为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皮下稍深处有颈静脉弓,再深为甲状腺下静脉,深部为气管。向下在胸骨柄后方有左无名静脉、主动脉弓、无名动脉和左颈动脉。表明天突穴不仅直接与气管有关,周围的血管也十分丰富,且不少是重要血管,稍不谨慎,即易造成事故。另外,扶突穴针刺不当也极易伤及气管或喉腔。 二、操作原因:主要是指天突穴而言。对此,古人早有教训:“天突穴,其下针直横下,不得低(抵)手,即五脏之气伤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2 卷四》)。 (一)、针刺方向错误及刺之过深。气管在胸骨上窝处肌层覆盖较浅,直刺过深即可损伤;向左右深刺,易伤及肺组织,尤其是肺气肿病人,更易并发气胸;沿胸骨柄后缘向下平刺深刺,往往误伤主动脉或无名动脉,造成大出血。目前,有些人主张,针天突时先平刺五分,针尖向喉管刺进约 1~2 分,针柄竖起针尖斜向下方刺入。实践证明,此法也不准确,常可导致喉痉挛。 (二)、手法过重。大幅度地重提猛插,动作粗暴,往往可导致气管及周围组织多处损伤。 (三)、留针过程中,患者剧烈咳嗽或反复作吞咽等动作,第 1 页 共 29 页可致肌肉猛烈收缩,改变针尖的方向和深度而损及气管。 【临床表现】 因损伤的程度和范围不同,其证候不一。 一、轻症。多系单纯伤及气管所致。咳嗽、胸痛、气急,咳吐带血丝的痰液等。亦可因刺伤喉腔,出现憋气,声音嘶哑、皮下气肿等症。 二、重症。严重伤及气管和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组织。涌吐血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肢冷汗出,全身痉挛,意识不清。如不及时抢救,甚至窒息死亡。 【预防方法】 关键是把握好选穴和操作。 一、选穴。天突穴穴位标志较明确,但须定准,否则将影响操作。其次,对不合作者(如婴儿、畏针者及精神病患者等),或咳嗽,特别是阵发性剧咳者,应暂缓选天突等穴,可改选附近的璇玑、膻中诸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