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苗圃里的蒲公英教学目标1. 知道植物的繁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2. 知道蒲公英果实是通过飞行来传播种子。3. 蒲公英的果实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是由于结构上类似于降落伞。4. 通过图片观察,了解除借助飞行进行繁殖以外的其它五种繁殖方式。5.能通过实验获取数据,根据数据对蒲公英果实飞行能力进行定量分析。6.能借助仪器对蒲公英果实进行细致观察,发现结构上的特点,并联系其飞行能力进行分析得到结论。7.能进行数据记载和观察记载。8.能采用多种形式收集植物种子传播的资料,并进行整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苗圃图片、六种不同繁殖方式图片小组准备:蒲公英果实、培养皿、卷尺、放大镜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1. 回顾参观苗圃中的发现,生成研究问题。展示苗圃图片。师问“:在参观苗圃的过程中,除了看到很多人工繁殖的幼苗,在地上、角落里、砖缝中还发现了哪些植物?”通过观察图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参观苗圃的情况,指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为什么这些植物能在苗圃中安家?它们来自哪里?形成本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师问“:你能做出怎样的猜想?”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前期预测,形成兴趣。2. 吹蒲公英比赛。重点应该是针对蒲公英果实的飞行能力进行实验,并从实验结果出发进行分析,从而发现蒲公英果实是怎样传播种子的这一事实。分三步进行教学:(1)提出问题:大家都吹过蒲公英没有?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能将蒲公英吹得最远。组织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活动。指导各小组推选自己的参赛队员,分发材料并组织比赛。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比赛成绩进行测量并形成数据记录。学生在观察数据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同学的蒲公英果实飞行的距离特别远他们是怎样吹的?这样吹对蒲公英果实的飞行起到了什么样的帮助?引导学生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思考,并认识到风力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蒲公英果实飞行的距离长短。在学生讨论后小结:风力大,果实飞行距离远;风力小,果实飞行距离短。(2)进一步引导:蒲公英的果实为什么能飞这么远?观察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思维上的发展,引导学生利用放大镜对蒲公英果实进行仔细观察,并要求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记载。(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深入探究能力和科学记录能力。)指导学生对蒲公英果实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果实形状运用绘图、文字等方式进行记载,鼓励记录方式的多样化。(3)讨论:蒲公英果实为什么飞那么远?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形状特点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