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绘演 总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房县东城小学 黄琼【摘要】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造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这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只有摒弃封闭的“填鸭式”教学体系,以各种形式启动、激活学生思维,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创造良好的条件,打下扎实的基础。【关键词】朗读 绘演 总结 思维 语文素养【案例描述】《爬山虎的脚》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课文的重点部分是第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它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它的形状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如新叶。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通过“触、变、巴、拉、紧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的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的。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我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朗读感悟,培养语感(学习课文的一和二自然段后)师:正因为有了脚,爬山虎才能很快地爬上好几米的高墙;正因为有了脚,爬山虎才不怕风吹雨打,牢牢地在高墙上扎根。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爬山虎的脚的什么?你想用什么词赞一赞它?生1:爬山虎的脚真厉害!生2:爬山虎的脚真神奇!师: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能这么神奇?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了解它的神奇?生1:我们可以去实地考察,亲眼看看。生2:我们可以查找课外资料,看看书中怎么介绍的。生3:我们要再读读课文,因为作者观察与描写都很细致……师(商量的口吻):看来,最快的办法就是借助我们收集到的小资料深入地研读课文。我们现在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到课文当中去寻找答案吧。学生兴致勃勃地读书、画图、写旁注……教师来到学生身边,与学生一起研读,也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引导性的,帮助学生疏通思路的话语)。在学生不断地有所发现,急于得到别人认同的情况下,合作探究的时机成熟,于是鼓励学生大胆与同学交流看法,通过抓住关键的词句说、画、演等等,达成共识。让出讲台和投影仪,让它们成为学生的展示台,从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