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微博对公共管理的利与弊最近几年,微博不断发展壮大,中国互联络信息中心(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XX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民使用率为%。标志着带有草根文化的微博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传播信息的新途径。一、微博的简介微博,简称微型博客,国内知名新媒体领域研究学者陈永东在国内率先给出了微博的定义: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络平台。笔者认为,微博就是一种信息传播中介,用户既可以是信息的发送者也可以是接收者,用户编辑简短的语言通过络传递的工具,就是微博。微博具有如下八个特点。1.双向关注。一位微博用户可以单方面关注另一位微博用户,成为他的粉丝,说明同意接受他的即时更新消息。也可以关注他的其他粉丝,微博用户之间也可以互粉,相互关注对方,这样信息就可以双向交流。2.信息即时。微博内容可以是几句话,也可以是几个字,用来描述此时此刻微博用户在做什么,并且微博平台在不断处理大量最新数据。这样,微博以最少的语言和最快的速度在几分钟内传遍全球,微博用户在刷新微博后可以了解各位粉丝的最新动态,给各位粉丝身临其境的现场感。3.无门槛浏览。微博是一种公开的短信,这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单方向传播普通民众只有被动接受主流媒体公布的信息。微博除了私信外没有公开权限的限制,每一位微博用户都可以公布信息,大部分都可以看到其他用户公布的状态,使得“人人可以发微博,人人可以看微博”。4.社交络。社交络的起点是电子邮件,微博的出现是社交络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社会化络的一个特点是,一旦吸引某个用户,带来的不仅仅是单个信息源,而是某个“社会化局域”,由此带来的关系资源将是指数级别的。微博用户可以通过发私信将群众好友整合为一个小社区,这个社区内部可以相互。而且通过一个微博可以结交更多的友,这是络社交的一个显着特点。5.草根性。微博应用开发商将微博客户端从电脑扩展到手机,加上络的支持,这种技术上的进步使得每一个具备以上条件的人都可以将身边的事情编辑成140字以内的博文通过微博客户端发送,也可以转发别人的博文,达到传送消息的目的。相对于传统的由官方控制的主流传媒,微博操作简单省时且不受主流媒体的影响,有自己独立的传播机制;微博不需要作者对文字编排。这种优势使得大部分普通民众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着和接收者。6.强大的影响力。一条微博的发送可能就有上万的访问量和上亿次的转发,这种信息传播之迅速是惊人的,造成的影响力也是可想而知的。微博虽“微”势力却不“微”。一条微博可以帮助一个贫困家庭,一条微博可以引起物价的飞涨,一条微博可以引起群体性事件甚至社会动荡,甚至政府下台。这些触目惊心的实例使得公共管理者不得不重新认识微博的力量。二、微博为公共管理开启了一扇新门第一,微博的评论功能有利于增强民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公共管理的热情。大部分民众长时间扮演信息接收器的角色,既不能自由传播信息,也没有影响他人想法的能力。普通民众所谓的参与公共管理只是配合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而没有更多主动参与到公共管理中来,也找不到合适的平台。微博用户可以编辑博文发到上的公共平台,通过络迅速传播开来。简易的操作使这种传媒逐渐为普通民众接受,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公众参与公共管理的热情,增强了民众的话语权。第二,微博的转发、互粉功能有利于扩大民众的知情权,让更多人了解社会真实现象。微博时代到来之前,曾有友感叹:我们只要真相,仅此而已!这反映出民众对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持质疑的态度,而对民间流传的消息则更加关注。如今,拥有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的用户无论身处何地,只要络条件允许,便可以将身边发生的事情通过文字和图片公布出去,而转发、互粉使更多人关注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这种波浪式的蔓延使真实的信息散布在各个角落,让虚假信息无处藏身。第三,微博有利于推动政府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微博的优点之一就是它能开启明智,集思广益,将民间的一些好点子通过络传播,引起其他民众的共鸣。政府官员、人大代表和政协代表开通微博,可以发布一些官方的政策草案供民讨论,举办一个小型的上听证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一方面可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