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有感 机关六支部郝建国 近日,静心阅读了习总书记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一书。该书辑录了习近平同志2002 年至 2006 年担任中国共产党 XX 省委书记期间的重要报告、讲话、文章和批示,读后感触很深,收获很大。书中辑录 2003年 2 月 10 日,习总书记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中讲道:“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有一段话对党员干部下基层,特别是对重大项目稽察工作颇有指导意义。“深”,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善于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交朋友,到田间、厂矿、群众和社会各层面中去解决问题。“实”,就是要作风要实,做到轻车简从,简化公务接待,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细”,就是要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入分析问题,掌握全面情况。“准”,就是不仅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情况,更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效”,就是提出解决的问题的办法要切实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 1 有较强操作性,做到出实招,见实效。 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下基层,走村入户,了解群众所需,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有些干部下基层,不是为了了解群众生活的实际困难,而是为了政绩的需要,心里抱着的是到基层转一转,捞点政治名声。这样的干部下基层,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纯粹是秀一秀,走过场,根本不能深入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更谈不上为群众排忧解难。 下基层,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是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是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实际行动。能否真正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是检验下基层工作成效与否的首要标准。如果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实效,只是“车子第 1 页 共 3 页转一转,隔窗看一看,干部谈一谈”,对于群众反映的难处不能化解,这样的下基层不但背离初衷,更会适得其反,令群众反感。 下基层,就要如习总书记所言,要求“深、实、细、准、效”。要着眼于了解实情,立足于为老百姓解决民生的问题。一定要饱含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同群众面对面,知其所急所盼,念其所思所想,体察疾苦,了解实情;一定要牢记多为群众办实事的目标,自觉承担为群众服务的责任,凡群众 2 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加以解决。下基层,就要为民排忧解难。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