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猫记》读后感 聂佳旭 1020501102 这是普林斯顿大学罗伯特.达恩顿的著作,我读的是第一章,名字叫做“农夫说故事—鹅妈妈的意义”,这些故事都是后辈的我们追寻十八世纪法国文化的敲门砖。我没有能力看懂注释里的法文,只是看了两遍正文,该文随笔体例但寓意深刻。 这一章提及了许多法国十八世纪的民间故事,我并不熟悉。但作者要言不烦的交代其产生流行的背景、故事梗概,我凭此得以了解。开门见山的切入点是《小红帽》的原始版本,这是则法国农民的的炉边故事,在那时的法国乡村是无人不知晓的。章末附录的同源的两则故事:德国的《荆棘丛中的犹太人》和法国的《三样礼物》,都好有趣。 读完第一想说的是我们不能拔高这些民间故事的思想内涵,非要逼它们上纲上线,其实那些都是形成于劳动人民生活中的文学,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讲故事者会根据听者的反应逐次对故事加以修饰,并未刻意慎审过辞藻与文法,因此我认为喜欢深挖内涵伦理和擅长于精神分析的的人不宜那它们开刀。比如文中提及的一则精神分析家贝特尔海姆的观点“本我就是《小红帽》里的恶棍,也就是快乐;自我也就是父亲,狼也是父亲,父亲也是猎人,猎人又是自我,而且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又是超我。小红帽喂狼指出她祖母住的的地方,这无异于以恋父的方式除去他的母亲,因为母亲在灵魂的经济寓体系中也可以是祖母,故事里的房子就是母亲的身体,巧合使得小红帽可以与父亲同床共眠,这个父亲就是狼,于是弑父恋母的幻想就有了发泄的渠道,因为父亲是自我、超我和猎人三合一的姿态再度出现,剪开那既是父亲又是狼的肚皮就她出来,使她在更高级的层面获得重生。”这种分析方法是很难让人理解的。这里人就像是打着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旗号管鸡蛋不叫鸡蛋叫“不规则组合的流体装氨基酸”一样令人发笑。 罗伯特教授还提及雅各宾派对《天牛》《金鹅》的发挥,把故事们说的火药味十足,我想可能他们和中国近代的“其貌第 1 页 共 10 页则孔,其心则野”的康南海一样“托古改制”。还有一些如《三个纺纱女》《无花果蓝》《巨牙》等,多次出现一些鞭打国王、智娶公主的现象,这只是农民的幻想,只为博得听者的开怀大笑,也就是过过嘴瘾、过过耳瘾。可就有一些人想要从这些故事中找到民主共和主义的种子,“这无异于缘木求鱼”梦想着国王在狼狈不堪的情形下把公主嫁给也农家小伙,这算不上挑战旧制度。这种文化现象在古今中外都不缺,中国就有,西南蛮部的“孟获八擒孔明”图、台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