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钟鼓楼》有感 (一) 记住那些人性的闪光点 陈艳坤 小说讲述了 20 世纪 80 年代初发生在北京钟鼓楼一带的故事,展示了极其丰富多彩的会场景,陈说着市井的悲欢、几代人的命运,穿越岁月烟尘,再看刘心武笔下的动人世相,犹如翻开了城市记忆的鲜活浮世绘……堪称一部洋溢着浓郁京味的现代《清明上河图》。 在风俗、观念开始发生巨变的迷人的北京老城,鼓楼在前,红墙灰瓦;不断地迎接着一刻、睛一天、下一月、下一年、下一代,并作为社会历史和个人命运的见证而永存。《钟鼓楼》的生命力,随着时间的浸润会凸现出来,使人再次忆念起那个充满了渴望的年代。 前两天,刚读完刘心武的小说——《钟鼓楼》。 这本书以 XX 省中轴线北边的钟鼓楼为中心,仅仅写了 1982年 12 月 12 日这一天发生在钟鼓楼附近的一所四合院内薛家老二举行婚礼的故事,从早上五点多开始,书中的文字从薛大娘开始铺展开来,展开了北京四合院居民生活的历史画卷,细腻地介绍了人物、建筑以及丰富的生活图景,那些鲜活的人物、古朴的生活习惯如在眼前,感觉你已经走进了那个四合院一般。怪不得有人说这本书是一部现代的"北京清明上河图"呢。 书中人物众多,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为薛家做宴席的厨师路喜纯,确切地说还是一位准厨师,他是一个心地纯正、力求上进的青年。书中介绍其父母有着不太光彩的过去,当其父母双亡后,年仅 16 岁的他,却能够振作起来,卖掉一些家当,将房子焕然一新,然后等待有关部门给安排工作,最后将其安置在一家小饭馆。 从此看出,路喜纯面对生活上的波折,没有退缩、茫然,而是寄予生活热情和希望。影响路喜纯、给予路喜纯生活启示的有两个人物,一个是嵇老师,一个是饭店的何师傅。 嵇老师是路喜纯的老师,当他为自己的遭遇和身边的现实第 1 页 共 23 页深深痛苦时,总是去找嵇老师倾诉,而这位老师总是拿出一堆历史书籍让他读。还告诉他面对生活要有历史的眼光。路喜纯便开始了冷静沉着地对待现实中不平等的现象,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旧时代遗留的那些风气。 何师傅呢,是路喜纯所在的饭馆的红案师傅。那个时候做红案比白案高一档。饭馆的头头呢,安排通过某个"大人物"进来的人学红案,那个从后门进来的却是不领情,因为一心想着调到别处。而路喜纯想学习炒菜,但头头却不安排他学习红案,现实生活就是那么无奈。 然而路喜纯的努力上进,让红案的何师傅主动将路喜纯收为私人徒弟,带到家里来,教他席面,甚至教他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