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反思教育习惯》一书有感 告别学生时代已经有些日子了,说实在的,自己还没有好好静下心来看一本书。趁这次十一长假,好好地读了一本书,感触真是颇多啊,于是提笔赶紧记下来。以下是我解度此书的一些感受: 实,着眼于实实在在的事情。引导老师对身边的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小事或现象进行思考。 真,以一个真实的人的身份说真话。强调“我是怎样想”、“怎样做”。少说“必须”“应该”不空发议论。“必须”有指令性,“应该”是局外话,空发议论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作了训导者真情实感的流露才有利于促进平等交流。 新,新的视觉。习惯是强大的,我们经常自觉不自觉地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所谓“穿新鞋,走老路”。突破习惯是很困难的,因此反思习惯不是正确的成功经验的总结,而是对自己一直以为正确的认识和行为反过来想一想。改变原来的思维模式,换一个角度来思考。 深,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习惯于定目标,有了目标接下来就是实施步骤,安排活动,然后就是收到了什么效果。往往忽略的是“为什么做”、“怎样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反思习惯则对于经常发生的事情提出“为什么”,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怎样做”,而“怎样做”又是建立在“为什么这样做”的基础上,在对问题的探究中,把反思引向深入。 提,就是提炼。在对许多事情或现象反思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内在的联系,提炼出规律性的做法比如“师生相互问好”、“请学生坐下来谈话”等。一个题目,一条操作方法。 我们有太多的习惯需要反思。这些习惯,显然阻碍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行为、思维模式。人们对自己的选择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基于一种性情倾向这就是习惯。习惯会自发地引导我们的感觉、观念与行动 实施“尊重”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有什么样的理念将决定他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反思习惯,就是从教师的角度,用“尊重”的理念反思教育教学行为。 第 1 页 共 2 页 坚持反思,从另一个视角来理解事情,就能逐渐形成有利于培养现代人格的教育方法。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