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读后感 一、介绍: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被誉为现代课程领域最有影响的理论构架,而作者泰勒更是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凝聚了泰勒的心血。在 20 世纪二十年代,当经济危机的阴云笼罩着美国,经济大萧条对学校课程提出了新的挑战。经济大萧条所引起的失业问题让劳动市场上的中学毕业生难有立足之地,加剧了教育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场对美国教育的实践产生重大影响的运动——“八年研究”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八年研究”对泰勒影响很大,也正是在这场实践中泰勒的课程原理逐渐形成,并运用于指导实践中去。 据泰勒的回忆,这本书最初是诞生于“八年研究”一次午餐的餐巾纸上。当然,这并不会消减这本书的价值,实践证明,这本书不仅推进了美国教育发展,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课程编制。如今课程改革的春风正席卷着中国教育,这本书一定能为我们提供许多有益的参考。 二:解读《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是围绕着四个问题展开研究的: (一):学校应达到何种教育目标(确定目标) 针对第一个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这也就是我们说的确定目标问题: 首先,学校教育目标的制定绝不能仅仅依靠任何一个单一的信息来源,而是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泰勒认为主要应当分析的三种来源包括学习者本身、当代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科专家的建议。其中,尤以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最为重要,包括需要和兴趣两个方面。这里的“需要”指的是对照学生现状与公认的常模后发现的差异,是教育者期待通过教育活动的实施给学生行为带来的改变。 其次,通过分析上述三个来源所得出的教育目标必定数量第 1 页 共 5 页繁多,甚至还有可能在内部存在一些冲突和矛盾,因此需要哲学和学习心理学这两道筛子来筛选。学校教育哲学和社会哲学的过滤将确保目标的一致性和合理性;对学习心理学的关注则考量目标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有高度准确性、适切性的目标。 最后,还要用有利于选择学习经验和指导教学的形式来陈述一系列的目标。泰勒在书中分析了已有的几种目标陈述的形式和分别存在的弊端,由于一个阐述清晰的目标具有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的维度,泰勒着重介绍、推荐了利用二维表格进行目标表述的方法。泰勒认为,二维表格能直观清晰地呈现目标的行为和内容,有助于开展课程编制和教学实施的后续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