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割车间综合管理一.目的为确保ISO9000质量体系的顺利运行,贯彻公司质量方针,执行HACCP、GMP、SSOP统一操作规范管理,保障安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特制定本文件。二.职责本文件由车间主任全面负责,车间副主任、班长、技术骨干及各地方委派管理员具体落实实施。三.范围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分割车间。四.内容4.1预冷间管理4.1.1预冷间有专人管理。4.1.2所入产品为检验后的合格品,按标识进入相应区域。4.1.3预冷间温度控制在0℃-4℃之间,每小时抄记一次温度,并做好预冷间《温度记录》。4.1.4预冷间配备自动温度装置和湿度计,温度计和湿度计定期校准。4.1.5预冷间每天用100PPM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4.1.6除卫检员、入库人员及预冷间管理员外,其余人员不得随意进出。4.1.7生产结束后,及时落锁。4.2产品质量管理4.2.1生产设备布局合理,保持清洁完好。4.2.2生产设备,工器具,场地等严格执行清洗消毒制度,盛放食品的容器不得接触地面。4.2.3盛放污物、下料的容器不得与盛放食品的容器混用,班后由专人负责收集,清洗消毒。4.2.4在车间抽调有专业知识、技术熟练、责任心强的职工,组成质量管理小组,在各工序把关操作。4.2.5车间主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召开质量管理小组会议,指出存在质量问题,提出具体质量要求,研究解决整改方案,并填写《分割车间质量加工台账》。4.2.6班长对生产中存在的质量缺陷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上报车间,做到有布置、有检查。4.2.7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原料,车间有权拒绝加工,上报生产科,退回屠宰车间。4.2.8车间根据实际情况掌握生产速度,做到匀速生产,无堆积,确保产品质量。4.2.9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跌落地面的产品和废弃物,在固定地点用有明显标志的专用容器分别收集盛装,并在检验人员的监督下及时处理,其容器和运输工具及时消毒,严格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4.2.10产品上架人员对修整后的产品逐块检查后方可上架,不得带有任何杂质。4.2.11修整后的主产品不久放,及时入预冷库,副产品按时包装。4.3计量管理4.3.1工作前校对磅称。4.3.2生产过程中要勤校磅。4.3.3称重25kg的产品,允许有±50g的误差。4.3.4发现计量问题及时纠正。4.3.5做好磅称的防潮工作。4.4包装材料的管理要求。4.4.1包装时所用的敞口盒、三体盒为清洗消毒后的铁盒。4.4.2所需的方体袋、膜片等符合卫生标准,不得改变肉的感官特性。4.4.3生产结束后,将剩余的方体袋、膜片、包带等放回本车间仓库内,专人负责,做好记录。4.5车间与设施卫生管理要求4.5.1车间面积与生产能力相适应,布局合理,排水畅通,车间地面用防滑、坚固、不透水、耐腐蚀的无毒材料修建平坦、无积水,保持清洁,车间内废水全部流向地漏(有明水沟的地方加盖不锈钢蓖子)。4.5.2车间内墙壁、天花板使用无毒、浅色、防水、防霉、不脱落,易于清洗的材料修建。4.5.3车间门口有软门帘;车间门用浅色、平滑、易清洗、不透水,耐腐蚀的坚固材料制作,结构严密。4.5.4车间内位于食品生产线上方的照明设施装有防护罩,工作场所、检验台的照明度符合生产检验的要求,光线以不改变被加工物的本色为宜。4.5.5车间内安装温度显示装置,按照产品工艺要求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分割车间温度不超过12℃(肉制品的工艺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除外)。4.5.6车间供电、供气、供水满足生产需要并有温度不低于82℃的热水。4.5.7在车间适当的地点设足够数量的洗手、清洁消毒、烘手设施,洗手水龙头为非手动开关,消毒液浓度应达到有效消毒效果。4.5.8车间入口处设有供胶鞋和车轮消毒设施。4.5.9车间有通风设施,防止天花板上冷凝水产生。4.5.10车间入口处关键工序及危险地方有标识或警示牌。4.5.11加工设备的位置便于安装,维护和消毒清洗,按工艺流程合理排布,防止加工过程中交叉污染。4.5.12每天由专人对车间空气用臭氧发生装置器进行1小时的消毒,并填写《臭氧消毒记录》。4.5.13每2小时检查一次车间温度控制情况,填写车间《温度》。4.5.14每天生产前对车间地面、墙壁进行冲洗,用清洁剂冲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