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劝学》有感 初四 (五)班牟艳红 《劝学》是战国时期杰出思想家荀况的上乘之作。顾名思义,劝学,即劝勉、鼓励学习。这篇写于两千多年前的佳作,至今读起来仍令人回味无穷,给人以启迪。 一提到“学”这个字,就不禁令人想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无止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激人奋进的千古名句,以及“囊萤照读”“画灰练字”“头悬梁,锥刺股”的动人典故。古之圣人尚且如此,何况今之众人乎。 学习,最重要的是端正学习态度,正如荀子所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习的确需要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可并不是所有的学子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即使心知肚明,也未必能落到实处。有的人浅尝辄止,还未领略到真谛,就半途而废,岂不惜哉。有的人一曝十寒,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结果光阴搭进去,知识未获得,岂不冤哉。也有的人虎头蛇尾,过分沉湎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忽视了另一半的孜孜不倦,到头来种的是西瓜,得的是芝麻,岂不悲哉。“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要想到达胜利的彼岸,贵在持之以恒。粗实的铁棒能被磨成纤小的绣花针,靠的是一股坚韧不拔的气概;涓涓细流能穿透刚硬的石块,凭的是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人的一生是在不断学习和积累中度过的。同样是忙碌的一生,结果,有的人竹篮打水一场空,一事无成;而有的人却硕果累累,成了有口皆碑的人物。这些都和学习态度密不可分。前者或如不能以跃十步的骐骥,或如六跪二鳌的螃蟹;后者则似十驾的驽马,似一心一意的蚯蚓。究其原因,如是而已。第 1 页 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