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学年度上学期沈阳市郊联体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试题语文答案1.C (A 项,“商朝、周朝、秦朝分别把 11 月、12 月、10 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不正确。由原文“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可知,商朝是 12 月,周朝是 11 月。B 项,扩大范围。原文为“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 D 项,“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吕氏春秋·季冬纪》”,不正确。《吕氏春秋·季冬纪》只是记载了有关“除夕”的活动,但并没有说这本书是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2.B (B 项,“是为了论证夏历、殷历和周历所定的正月的时间各不一样”不正确。引用《诗经》的记载是为了论证“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3.D (D 项,不是作者据此推出的观点,应是黄生推出的观点。)4.D “叶嘉莹先生只为她的学生传道授业”范围缩小,原文为“叶嘉莹为无数人传道授业。从天真孩童到耄耋老者……”5.B( A.“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无中生有,曲解文意,表现了她的高雅飘逸的特点。C.“积极参与诗词文化的普及工作”不准确,原文为“从事‘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工作”。D.“就”过于绝对,且从原文看,“乐观之生活”还应该包括其对古典诗词的坚守与喜爱。)6.① 叶嘉莹先生清丽脱俗,高雅飘逸,展现了诗人的修养;②从小便受诗词熏陶,后来身处乱世,辗转漂泊,以古典诗词教书育人,通过诗词将悲欢情绪传达出来,与诗词情缘极深;③回归祖国后,各处讲学,设置奖学金,献身于古典诗词的传播与保护工作,用诗词点燃他人。(每点 2 分)7. C( C 项,“‘原野上有两种声音’是这篇文章的文眼”错误,“原野上有两种声音”并非文章的文眼,文眼是能反映文章思想内容的文字,此句不能反映文章思想内容;文章也并没有详细描述“吟唱着尘世的演变”这种声音,从文中来看,第五段写“吟唱着尘世的演变”,其他段落基本没有涉及。 )8. ① 运用奇特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想象和比喻各 1 分),将我写成一阵轻风,为河流带来自由,为人们带来乐声,带来快乐(1 分)。②表达了我渴望和北方原野融为一体的想法(1 分)以及对自由的向往(1 分),同时也写出了我对北方原野的热爱之情(1 分)。 9. ① 运用第三人称便于展开叙述,使内容更客观、有说服力。②由第一人称转化为第三人称使行文富于变化。③最后交代“那个人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