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书愤》(总分 60 分,时间 45 分钟)1.(14 届江西上饶高三二模)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望江道中陆游吾道非耶来旷野,江涛如此去何之?起随乌鹊初翻后,宿及牛羊欲下时。风力渐添帆力健,橹声常杂雁声悲。晚来又入淮南路,红树青山合有诗。(1)“起随乌鹊初翻后”化用了前人诗句,请指出其篇名,并说说其作用。(4 分) 【答案】(1)《短歌行》。(2 分)写出了作者路途的艰辛,(1 分)透露出无所依托的处境。(1 分)【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2)从全诗看,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概括。(4 分) 【答案】忧愤(彷徨)———孤寂———悲凉———平静。(一点1 分)【解析】试题分析:孝宗皇帝的主张由抗战改为议和,陆游在朝廷上便也日益处于不利 地位。不久,陆游被调任建康通判,旋即又改调京口,不久又调任兴隆(南昌)通判。这些地方都在长江沿岸,对着壮阔的长江,他常常想到北方广大土地上的人民在敌人铁蹄下的苦难,他无法抑制自己的满腔悲愤。陆游到达望江一带,已是红树青山的秋天了,浩淼江波,茫茫旷野,一身孤孑,仆仆道途,伤心国事,无力回天,不免产生感叹:“吾道非耶来旷野,江涛如此去何之?”“风力渐添帆力健,橹声常杂雁声悲。”自己过去的道路真的走错了吗?将来又究竟奔向何方?终于,朝廷在乾道二年(1116),以“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免掉了他的职务,他又重返故乡了。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2.(14 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南乡子① 陆 游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注】①南宋淳熙五年(1178 年),陆游自蜀东归。这首词为临近武昌时舟中所作。(1)简要说明“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在全词中的作用。(3 分)【答案】交代自己在归途中(1 分),表达急切归乡心情(1 分),引出下文(1 分)。【解析】试题分析:要赏析诗中某句在诗中的作用,可从该句的内容、所表达的心情以及在诗中结构方面所起的作用方面入手。题中,一个“归”字和“去路”一词,交代了作者在归途之中;一个“梦”字和“长”字表达了诗人急切归乡的心情;从结构上看,这是诗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