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一、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如资源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石油经济学,对税收、财政、通货膨胀问题的论述等。3、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二、西方经济学的演变: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18 世纪末仍处于主要地位。庸俗经济学:18 世纪末产生,1830 年后资产阶级经济学走上庸俗道路。庸俗经济学阶段大致结束于 19 世纪 70 年代。庸俗经济学后:杰文斯(英)建立英国学派、都放弃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并提出门格尔(奥地利)建立奥地利学派、边际效用价值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对立。瓦尔拉斯(瑞士)建立洛桑学派。后来马歇尔结合了这三个派别的边际效用论。1890 年,英国剑桥大学边际效用论教授马歇尔、瓦尔拉斯、供求论庇古、克拉克、威克斯迪特节欲论等人 形成的以马和瓦为代表生产费用论的西方经济思想其他马歇尔的价值论被称为基数效用论。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20 世纪 30 年代的修改和补充:1、 张伯伦和罗宾逊的理论。2、 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1936 年《通论》3、 希克斯:1939 年《价值与资本》,序数效用论的提出。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在二战后一直居于正统地位。但 20 世纪 60 年代之后有所改变。后自称现代经济学或现代主流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第二章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三个层次的考察,即①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以获取最大的利润。②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由第一层次的两者的最优决定相互作用而出现)③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 所谓经济人假设的基本特征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第二节:需求曲线1、 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经济参与者相互之间联系和传递经济信息的机制,并且,价格机制也使经济资源得到有效率的配置。2、 均衡价格的形成:消费者和厂商的经济行为的相互联系表现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市场的均衡价格。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是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3、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有欲望且有购买能力...